成语故事大全

东汉时期州郡长官宋光为人正直,秉公办案,得罪了皇亲国戚,被诬陷入狱,他的外甥霍决定为舅舅伸冤,就在申辩信中写道:“宋光不会冒死去篡改诏书,那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大将军梁商看中霍的才识就亲自向皇帝汇报救了宋光。
汉朝时期,为人十分清廉的安陵人项仲山,清廉得让人发笑。每次在渭河给马喂水时,都要投入3枚铜钱,表示不敢妄取占便宜。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不忍心拿下荆州就只好去东吴联合孙权。诸葛亮在柴桑劝说孙权,说刘备考虑同刘表的关系才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希望孙权能够与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
东汉时期,敦煌太守赵咨年幼时死了父亲,他十分孝顺母亲,有一天晚上,他侍候母亲睡觉后,听到门外有强盗的声音,担心母亲惊醒后害怕,就主动开门请强盗到家里,给他们准备吃的。强盗们吃完后就立即离开。
公元280年,西晋镇南大将军杜预向晋武帝司马炎建议,讨伐吴国,他调兵遣将,10天功夫就占领了长江流域的大片地方。当时有人建议收兵待来年春天再战。杜预认为要乘胜追击,趁士气高涨时出兵就能迎刃而解,不久就一举占了吴国。
唐朝时期,官场十分黑暗,贪污成风,一级盘剥一级,老百姓对之深恶痛绝,敢怒不敢言。人们把那些贪贿舞弊、争逐微利的卑劣人物称之为“蝇营”,令人讨厌。韩愈也看不惯这种现象,《送穷文》记载“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返。”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人鼻尖上沾上了一点白粉,像苍蝇翅膀那样薄,他请一个石匠用斧头把白粉砍去,“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他十分惊叹匠人的手艺精湛。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人鼻尖上沾上了一点白粉,像苍蝇翅膀那样薄,他请一个石匠用斧头把白粉砍去,“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他十分惊叹匠人的手艺精湛。
春秋时期,楚国都城郢地有个大臣与北方燕国相国是好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一天晚上郢地大臣命家人举烛写信,没想到把“举烛”两字写进信中。燕国相国看信后以为朋友在暗示他,就去拜见燕王,选拔有用人才参与治理国家,国力大增。
南北朝时期,徐勉做中书侍郎,梁武帝萧衍即位后,他提升为尚书右丞,掌管国家的行政与军政大权,他经常是早晚都不能休息,一两月才回一次家,他熟悉文案工作,一面批改文件,一面接待客人,应对如流。
晋朝时期,王子敬好游山玩水,一次对人描绘山的景色说:“从山阴道上走过时,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传说洛阳有一个士人得了应声病,刚一说话喉咙中应声,就去问名医张父仲,张父仲觉得奇怪,日夜思考终于想出一个医治办法。立即取《本草纲目》让他读,他还是不停应声,当看到他害怕的地方就不应了。于是张父仲立即配药医治,果然治好。
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光阴。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经过他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南朝人江泌小时家贫,白天要帮助家里做些杂活维持生计,晚上他抓紧时间来学习,由于买不起烛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读书,月亮西坠。他爬上梯子接着读,经常因困倦从梯子上摔下,爬起来后接着读书。
北魏时期,饱学多才的李谧博览群书,他无心去考取功名加入仕途,一生将家产变成书籍,他收集各种书籍并加以审订。经他审订的书有四千多卷,他给后人留下的名言是:“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唐朝蒲州刺史陆象先对手下十分宽容,对于犯错的官员他都是批评教育,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在怂恿官吏犯错误。一次一个官吏犯了错误,陆象先在批评他,秘书说要体罚,陆象先反对。秘书退下去说:“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春秋战国时期,越军开赴齐国边境,烈士雍门子狄听说后亲赴越军营前刎颈而死,越军见了纷纷感慨齐国有如此的忠君的义士,肯定是不容易战胜的,于是就引军而退。齐王以上卿之礼收葬了雍门子狄。
东晋时期,尚书仆射谢安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里把儿女辈召集在一起谈论诗文经义,要求子侄们用诗形容此时的大雪,侄儿谢朗作诗“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欣赏侄女的诗才。
春秋时期,秦国人札子在郑国掌握了都城北门的钥匙,派人要秦穆公攻打郑国。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告,派大将孟明视等率军出征。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假装送礼迎接秦军,背后通风报信。晋国乘机出兵打败秦军。秦穆公承认是他的罪过。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无事,与弟子讨论修身之事。孔子认为做“士”要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好,士分三类:“不辱君命,为国效力;孝悌兼备,乡邻模范;言信行果,千金一诺。”
东汉时期,刘备派诸葛亮留守荆州,自己带兵进攻益州。诸葛亮深知益州守将张任胆略过人,不能轻敌。于是亲自带兵前去诱敌,张任见诸葛亮带一支队伍不整的军队来袭,心想他用兵如神只不过是传言,于是中计成为诸葛亮的瓮中之鳖。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不忍心拿下荆州就只好去东吴联合孙权。诸葛亮在柴桑劝说孙权,说刘备考虑同刘表的关系才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希望孙权能够与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
春秋时期楚国王宫艺人优孟听说前相国孙叔敖死后儿子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觉得过意不去,就穿戴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音容笑貌去见楚王,楚王即景生情,优孟趁机讲述孙叔敖儿子的现状,楚王深受感动,就重封孙叔敖的儿子。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民歌《草虫》,描写一个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和见到丈夫的喜悦心情,这个女子去南山采摘野菜,见不到丈夫心里十分苦恼,她经常唱道:“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骄奢淫逸,昏庸无道,增加赋税,加重百姓的负担,人们只好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大臣家父看到这种政治局面,忧心如焚。他特地写诗上谏周幽王,希望能够减轻百姓负担,让他们休养生息。周幽王对此置之不理。
宋朝时期,许及之极力谄事佗胄,真是无所不至。一次佗胄生日,许多官员去祝寿,及之后来才到,宦官把门关了,他只好从墙洞里钻入。他担任尚书两年没有得到升迁,于是在佗胄面前诉苦,佗胄恻隐安慰他,后来才升他官。当时人笑他为由窦尚书。
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孙丑向孟子咨询治国之道,希望他到齐国当政,或许功绩会超过管仲与晏子。孟子分析了齐国的形势,希望齐王能够推行仁政,让饱受战乱的人们修养生息,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人们觉得仁政就像把他们从倒悬中解脱一样。
战国时期,秦军围困赵都邯郸,赵孝成王派人向魏安厉王求援。魏将晋鄙屯兵汤阴,派人见平原君要赵孝成王同意秦王称帝,平原君犹豫不决,齐国谋士鲁仲连请平原君告诉魏国使者辛垣衍不要让秦称帝的理由,必须共同抗秦。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刻苦学习,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游响停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