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及私的故事

言不及私
公元371年,大臣王坦之极力劝谏简文帝不要让位给大司马桓温。简文帝死后,桓温辅佐幼主登基,桓温去世后,由王坦之与谢安共辅幼主。王坦之多次上书谏幼主要“尊尊亲亲,信纳大臣。”他自己言不及私,只是忧国忧民。
言不及私典故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王湛传》:“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言不及私的意思

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 查看详情 »

推荐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无事,与弟子讨论修身之事。孔子认为做“士”要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好,士分三类:“不辱君命,为国效力;孝悌兼备,乡邻模范;言信行果,千金一诺。”
战国时期,高子在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到底。孟子批评他说:“山上的小道虽窄,如果经常有人走,就会变成一条大路,如果一段时间没人走,就会被茅草堵塞。你的心被茅草堵塞了,所以不能进步。”
大观园内整天吃喝玩乐,日子有点单调,探春在采薪之患时突发奇想,想组织一个诗社,以打发这无聊的时光,于是给宝玉、黛玉、宝钗等写信,邀请他们参加。宝玉特别喜欢吟诗作赋,欣然参加,于是他们就组成七人的海棠社。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过平顶山时,遇到一小神仙假扮的樵夫,说前边的莲花洞里有两个魔法十分高强的妖魔等着吃唐僧肉。搞得孙悟空都只好不知深浅地去与妖魔会一会,结果孙悟空用计收服了这两个妖魔。
三国时期,蜀国昭烈帝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死后,蜀国灭亡。后主刘禅投降了司马文王司马昭。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刘禅看得津津有味,司马昭看到刘禅乐不思蜀的样子,认为扶不起的阿斗无能治国。
唐朝时期,进士曹唐十分有才学,诗做得很好,他的《游仙诗》才情缥缈,被人们广为传诵。好友岳阳的李远员外特别喜欢他,每次吟其诗而思其人。有一天,曹唐到李远家去拜访,李远激动得倒屣而迎。
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享乐,要建一座九层高的楼台,造了三年还没有造好,弄得民不聊生,晋灵公还不准大臣劝谏。荀息想了一计,在晋灵公面前先用12个棋子垒在一起,然后在上面垒九个鸡蛋,最后鸡蛋倒下砸碎。晋灵公明白后下令停工。
东汉末年,吴地将军孙坚的夫人吴氏做梦梦见月亮进入她的怀中,不久后怀孕生下孙策。后来她又做梦梦见太阳钻入她的怀中,怀孕后就告诉孙坚说:“以前我怀孙策时梦见月亮入怀,今梦到太阳入怀会怎样?”孙坚说这是帝王出世的预兆。
东汉时期,著名学者蔡邕特别好结交文学人士,一次门人报告王粲来访,他匆匆忙忙把鞋都穿倒了就去迎接,众人一见来者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感到十分奇怪,蔡邕说王粲的智力超群,文采很好,让人钦佩。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启用西蜀尚书郎李密,就下诏书任命李密为郎中。李密不愿出来做官,就写《陈情表》上书,说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待伺候祖母后再出来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