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的故事

渐入佳境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多才多艺,擅长人物绘画,生活上比较随便。一次朋友送一捆甘蔗给他,他正在聚精会神地欣赏风景,竟从甘蔗末梢吃起来,朋友问他感觉如何,他说渐渐甜起来,这才是甘蔗正常的吃法。
渐入佳境典故出处

《晋书·文苑传·顾恺之》:“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渐入佳境的意思

渐:逐渐;佳境:美好的境界。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查看详情 »

推荐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两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
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赵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赵。孙膑扬言要进攻魏国襄陵,庞涓中计回兵救襄陵中了孙膑的伏击,解了赵国之危。
东汉末年,袁绍为了攻打曹操,让陈琳写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列举曹操的罪状,大骂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官渡之战败给曹操,陈琳也趁机投靠曹操。曹操问陈琳为什么写那篇檄文,陈琳说那时箭在弦上被袁绍所逼而写。
东汉时期,汝南安成人蔡顺以孝闻名天下,他从小失去父亲,靠母亲扶养他成人。一次他外出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找他,蔡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就咬自己的手指头,蔡顺心有所感,立即丢掉柴禾跑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
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不满,怀恋远古的原始社会,渴望出现“小国寡民”的社会,让人民吃得香,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邻近各国互相望见,鸡狗之声都互相听见,但人到老也不要互相往来。
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他性格豪放,擅长做诗,经常与王昌龄、高适等在一块切磋诗技。王之涣被免职后,游遍黄河南北,他到薄州登鹳鹤楼,作诗一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尚书令左雄曾推荐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又推荐冀州刺史冯直为将帅。冯直因分赃而犯法。周举因此上书弹劾左雄。左雄不解,就问周举为何要这样。周举列举出赵宣子支持韩厥杀自己的仆人的例子。左雄立即知错就改,原谅了周举。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生性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合群,只与曾参比较要好。子夏的儿子死了,他差一点哭瞎了眼睛。曾参前去批评他,子夏听后,如梦初醒,觉得自己离群索居很久就造成这样,于是节哀顺变,与同学打成一片。
东汉末年,曹操派83万大军进攻刘备与孙权,刘备接受鲁肃的联合抗曹的建议,派诸葛亮前往柴桑去商谈具体合作事宜。鲁肃担心诸葛亮不能担此大任,就组织一帮谋士去考他,只见诸葛亮气宇轩昂,舌战群儒,从而赢得东吴的信任。
北齐时期,武成帝高湛惨无人道,杀害自己的侄儿高百年,与哥哥高洋的妻子李氏淫乱,经常沉溺于酒色,身体日渐消瘦,极度虚弱,经常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站在眼前。太医徐之才给他开药治病,不久果然病愈。后他又更加淫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