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不为的故事

何所不为
南朝时期,孔琇之担任地方官时,遇到一个十岁小孩偷割邻居的稻谷,邻居将他送到公堂。琇之按盗窃罪论处,手下人为小孩求情,琇之说:“一个人十岁就能做小偷,那么长大后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的呢?”
何所不为典故出处

《南史·孔琇之传》:“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案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何所不为的意思

为:做。什么事是他所不能做的呢?形容坏人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查看详情 »

推荐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出兵攻打汉中张鲁,益州牧刘璋听从张松的说辞,派法正去荆州请刘备入蜀。法正向刘备献计献策,刘备在刘璋死后取益州建立蜀国,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法正大报个人恩怨。诸葛亮说刘备担心变生肘腋,报恩才任命法正。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等待封官,不久吴王夫差灭了越国后,势力强大,带领披发左衽的吴兵乘机攻打陈国,陈君连夜潜逃,孔子还是按计划去主持祭祀仪式,被弟子们强拉上车,逃出陈国前往蔡国。
神话传说,上古时期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水淹死,她的灵魂于是化成一只作精卫鸟,经常飞到西山去叼小石头和小树枝扔进东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仇,她就这样一直飞来飞去,但最终也没有将东海填平。
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武臣率军进入赵地称赵王,他派部将韩广率军进入燕地,韩广称燕王。武臣大怒,就率部将张耳、陈余进攻燕地。武臣被俘。张耳、陈余设法营救未果。侍卒对韩广说张耳他们左提右挈想称王。韩广只好放了武臣。
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说:“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报他,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
战国时期,卫君宠爱弥子瑕,一次弥的母亲生病,他偷偷驾驶卫君的车回家探望,卫君知道后没有按律砍足,夸他有孝心。他与卫君游桃园,把吃剩的半个桃给卫君吃,卫君夸他尽忠。后来弥色衰爱弛,失宠于卫君,卫君借这两件事治他的罪。
孟良到五台山请杨五郎下山相助破萧天右的怪阵,杨五郎说要木阁寨的降龙木。杨宗保奉命去求降龙木。木阁寨寨主的女儿穆桂英武功高强,见杨宗保要降龙木,大战几十回合并活捉他,顿时爱上这个少年,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天生一对。
三国时期,东吴御史陆胤因力保太子孙和而得罪孙权,被捕入狱,后经人保举为西陵督,中书丞华罦上书推荐说:“陆胤天资聪颖,很有才干,在苍梧南海当地方官时,治理那里的飞沙走石有功,老百姓受益匪浅,而他自己却十分廉洁。”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见,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各自吃自己的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司马迁认为这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行不通。
春秋时期,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告,派孟明视等三位大夫带兵进攻郑国,由于计划败露只好改进攻滑国,路上遭到晋军的袭击,全军覆没。晋襄公答应母后的请求,放三位大夫回国。秦穆公身着丧服,他不以一眚掩大德,亲自到边境去迎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