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
成语解释:偃:放倒;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现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李乔《欢笑的金沙江》:“一会儿,又~地退下去了。”
典故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近义词:销声匿迹、敛旗息鼓
反义词:大张旗鼓、重整旗鼓
英文翻译:cease all activities <call off the army maneuvers; cease(stop) all military activities and lie low>
日文翻译:旗(はた)を倒(たお)し鼓(つづみ)を打(う)つのをやめる;やめる,停止(ていし)する
俄文翻译:со свёрнутыми знамёнами <уходить в подполье>
其他语言:<法>rouler ses drapeaux et faire taire ses tambours <cesser toutes activités>
成语谜面:武松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刘备派老将黄忠率兵去袭击曹操的粮草大军,被曹操包围,赵云前去解围,被曹操追杀。赵云兵少势弱,他敞开营门,偃旗息鼓,只身站在营门口,曹操怕中计就撤退,被赵云的士兵伏击,赵云趁机追击,把曹军打得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