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之疾
成语解释:膏肓:古代指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横膈膜之间为肓。指不可医治的绝症。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绝症。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明·李贽《焚书·与李惟清书》:“此则仆~,从此闻教。”
典故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近义词:病入膏肓、不治之症
英文翻译:disease that is beyond cure <fatal disease>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缓来到晋国,见到晋景公,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果然,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