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窍不通
成语解释:窍:心窍,洞。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什么都不懂。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茅盾《子夜》:“虽然他是~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典故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近义词:一无所知、目不识丁
反义词:无所不知、全知全能
英文翻译:be utterly ignorant of <be all Greek to one>
日文翻译:全然(ぜんぜん)通(つう)じない
俄文翻译:абсолютный профан <полный невежда>
其他语言:<德>etwas überhaupt nicht verstehen <dafür geht jm jedes Verstǎndnis ab><法>complètement bouché <stupide>
歇后语:十窍通九窍;眼瞎耳聋鼻塞嘴
成语谜面:十孔九漏;半边鼻塞
成语故事: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酒色,轻信宠妃妲己的谗言,杀害忠臣梅伯,大臣比干极力劝谏商纣王不要错杀无辜。商纣王却把比干杀了,挖出他的心看有几窍。孔子评说如果商纣王心窍通一窍,则就不会错杀忠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