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
成语解释:涯:边。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形容地方偏远。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3章:“无论~,只要意志相通,咱们是不会分离的!”
典故出处:唐·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近义词:天南地北、天各一方
反义词:近在咫尺、一衣带水
英文翻译:all the corners of the earth <the uttermost parts of the earth;the farthermost points of the earth>
日文翻译:天(てん)の果(は)て地(ち)の果て
俄文翻译:край свéта
其他语言:<德>entlegenste Winkel der Erde <am Ende der Welt><拉>ultima Thule
成语谜面:海南本土最南端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韩愈从小失去父母,靠兄长韩会一家带大,他勤奋学习终于考取了进士,直到40岁才正式被任命为校书郎,定居长安。他想接嫂子及侄儿十二郎来长安居住,可惜他们中途去世。韩愈作《祭十二郎文》倾诉他们骨肉相隔天涯海角的痛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