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
成语解释:原指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赞扬人英勇。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师父之命,其重如山,而且~,不当回事。”
典故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近义词:赴汤蹈火、舍生忘死
反义词:贪生怕死
英文翻译: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carry one's life in one's hands>
日文翻译:生死(せいし)を顧(かえり)みない,命(いのち)をかける
俄文翻译:рисковáть жизнью
其他语言:<法>risquer sa vie <s'exposer à la mort>
歇后语:鬼门关止步;躲鬼躲进城隍庙
成语谜面:虎穴;溺婴;地狱之门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哲学家老子认为人出现世上就是生,进入坟墓就是死。人有七情六欲这13项,可以养生,也可以致死,将出生入死归并为这13项。他反对统治者放纵自己的七情六欲,那样就会走向死亡,所以他主张要保护身体,避免危险,控制七情六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