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
成语解释:揭:举;竿:竹竿,指旗帜。举起竹竿当旗帜。借指武装起义。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造反。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鲁迅《而已集·谈“激烈”》:“愤激便有~的可能,而‘可叹也夫’则瘟头瘟脑。”
典故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近义词:逼上梁山
反义词:忍辱偷生
英文翻译:raise the standard of revolt <rise in rebellion; start a mutiny(revolt)>
日文翻译:むしろ旗(はた)をかかげていっきを起(お)こす
俄文翻译:поднимáться на восстáние
歇后语:陈胜扯旗
成语谜面:跳高;等到鱼儿上钩时
成语故事: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