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灾乐祸的故事

幸灾乐祸
春秋时,晋国发生灾荒,请求向秦国买粮。大臣百里奚赞同卖粮,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使晋国渡过了灾荒。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向晋国求援,晋国不肯帮助,大臣庆郑劝谏晋国君“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
幸灾乐祸典故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幸灾乐祸的意思

幸:高兴;乐:欢喜。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查看详情 »

推荐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上善于吹箫的箫史,于是跟他学起吹箫来。秦穆公成全了他们的爱情,同时为他们建立一座宫殿凤台。弄玉很快学会了吹箫,他们在凤台吹箫,引来了一只凤凰前来倾听,并伴着优美的乐声飞舞。
南北朝时期,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庾信读其文而拓写其本,南朝人问庾信对北方的文士感觉如何?庾信回答说:“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
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非常聪明,他读过很多书,做文章是又快又好。曹操故意考他,曹操说自己能言出为论、下笔成文,可以当场作文。他们游览完毕铜雀台,曹植很快就写出《铜雀台赋》受到曹操的夸奖。
大观园又聚会了,李纨负责组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姐妹在一起喝酒聊天。在酒席中,王熙凤诉说家难当难管,平儿帮不了什么忙。李纨则为平儿打抱不平,骂王熙凤酒后无德。众人纷纷大笑起来。
明朝时期,李时珍背弃父亲要他读八股文科举入仕的愿望,一心阅读医书《神农本草》,发现其中很多中药没有详细记载,决心认真编写一部详尽的医书。他对书中的每一种中药都十分认真地考证,经过30多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巨著。
唐代韩栩有姬柳氏,以艳丽著称。安史之乱起,二人失散,柳出家为尼。后韩栩为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书记.使人寄诗给柳说:“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时柳己为番将沙吃利所劫。侯希逸部将设计终使二人团。
唐朝时期,太子宾客刘禹锡每天上朝时路过一个平房,听到一个卖烧饼的男子哀叹地唱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给他一万钱扩大买卖,从此再也听不到他唱此曲了。
孙子荆年轻时不想当官,准备过隐居生活,他告诉王武子“当漱石枕流”,实际上应该说“漱流枕石”。王武子乐了,笑他用石头漱口、用泉水作枕头。孙子荆只好辩解说:“用泉水作枕头可以洗耳,用石头漱口可以磨牙。”
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直到41岁时才考取进士,他写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