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延残喘
成语解释:苟:苟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勉强维持。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鲁迅《<花边文学>序言》:“在这种明诛暗杀之下,能够~,和读者相见的,那么,非奴隶文章又是什么呢?”
典故出处:宋·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
近义词:苟且偷生、苟全性命
反义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英文翻译:eke out a miserable lif <be on one's last legs>
日文翻译:一時余命(よめい)をつなぐ,虫(むし)の息(いき)をつなぐ
俄文翻译:продлить своё жáлкое существовáние
其他语言:<德>in den letzten Zügen liegen <sich mit Mühe am Leben erhalten><法>végéter <tirer vers sa fin>
成语谜面:将死的狗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在中山举行狩猎,遇到一只狼就拼命追赶。狼遇到东郭先生说:“先生能借你的口袋让我苟延残喘躲一会,躲过这场灾难,我会报答你的大恩的。”东郭先生帮助了狼。后来狼安全跳出布袋扑向东郭先生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