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染
成语解释:佛教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和环境。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老舍《正红旗下》:“我是经得起父亲的鉴定的,浑身~。”
典故出处:宋·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近义词:一干二净、冰清玉洁
反义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英文翻译:be not soiled with a particle of dust <spotless; pure-hearted>
日文翻译:少(すこ)しも悪習(あくしゅう)に染(そ)まらない。ちりーつなく清潔(せいけつ)なこと
俄文翻译:идеáльная чистотá <ни пылинки>
其他语言:<法>intègre <immaculé>
歇后语:水洗玻璃;高山上的雪莲
成语谜面:最干净的地方
成语故事:佛教中有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色即女色;声即歌舞;香即男女彼此契合;味即美味佳肴;触即顶撞;法即规范。佛门修道者必须要排除嗜欲,保持心地洁净,不被六尘所污染叫一尘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