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
成语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出自内心,指心口不一致。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口不一致。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正在有情无思间》:“我决不辩护,不说~的话。”
典故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清·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
近义词: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
反义词: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英文翻译:speak with one's tongue in one's cheek <say what one does not mean>
日文翻译:心(こころ)にもないことを言(い)う
俄文翻译:словá эти не от души <словá идут не от сердца>
其他语言:<德>die Worte kommen nicht von Herzen <nicht aufrichtig sprechen><法>paroles insincères <langage hypocrite>
成语谜面:表白;外来语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周平王想让虢公忌来取代郑庄公管理朝政,郑庄公就去威胁周平王,周平王只好违心说没这回事,双方交换儿子做人质。周桓王时也是如此,后来郑国强行侵吞朝廷公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