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惭形秽
成语解释:惭:惭愧;形:形体;秽:丑。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愧不如。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与前后左右的和节季同时进行的我的同类一比,我那得不~呢?”
典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近义词: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自愧不如
反义词:妄自尊大、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英文翻译:have a sense of inferiority or inadequacy <feel unworthy>
日文翻译:人(ひと)におよばないと思(おも)ってひけめを感(かん)じること
俄文翻译:чувствовать себя ниже <почувствовать свои недостáтки>
成语谜面:最自卑的人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骠骑将军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很有风度,学问也好,成为全城中心人物。王济的外甥卫玠前来投靠他。卫玠长得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王济见了觉得自惭形秽。大家与卫玠谈论玄理,卫玠说的头头是道,精深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