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成语解释:士:古代男子的美称;刮目:另眼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常用程度:生僻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看待别人的成绩。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典故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近义词: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英文翻译:After a scholar's absence of three days, one will see in him a man changed for the better.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