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夷不惠,不夷不惠的意思,不夷不惠是什么意思,不夷不惠的解释

不夷不惠

不夷不惠 bù yí bù huì

成语解释:夷:伯夷,商朝孤竹君长子,父死后不肯继位,商亡后隐居首阳山;惠:柳下惠,春秋鲁国人,三次被罢官而不恳离去。比喻折中而不偏激。

常用程度:生僻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中庸温和。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晋·皇甫谧《高士传·李宏》:“乡人共送之,元无心就行,因共酣饮月馀不去。刺史使人谕之,仲元遂游奔不之官。惟扬雄重之曰:~。”

典故出处:汉·扬雄《法言·渊蹇》:“不屈其意,不累其身,曰:‘是夷惠之徒欤?’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

近义词:中庸之道

英文翻译:take a middle-of-the-road attitude <not to go to extremes>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学识渊博的李宏曾经被任命为一个外地的县令,他本心就不想去,乡亲们设宴送行,他借机与他们畅饮,拖了一个多月还不去,刺史派人教他上任,他就到外地游玩就是不去赴任。扬雄说他不做伯夷也不做柳下惠。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不夷不惠是什么意思、不夷不惠的解释、拼音、出处和不夷不惠的故事等成语相关内容。不夷不惠,不夷不惠的意思,不夷不惠是什么意思,不夷不惠什么意思,不夷不惠的近义词,不夷不惠的反义词,不夷不惠的拼音,不夷不惠的解释,不夷不惠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