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
成语解释:茅庐:草屋。原指诸葛亮刚离开南阳茅庐打了胜仗。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刚出道。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示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得到的。”
典故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近义词:初露头角、乳臭未干、初露锋芒
反义词:老成持重、老马识途
英文翻译:wet behind the ears <as green as grass; lacking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of life;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
日文翻译:初めて世間(せけん)に出(で)る
其他语言:<德>jung und underfahren<法>débutant <bec jaune>
歇后语:诸葛亮别隆中
成语谜面:诸葛别隆中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在河南南阳的诸葛亮作军师。曹操派大将夏侯淳领兵十万进军新野,诸葛亮派关羽、张飞领兵埋伏在博望坡一带,叫赵云、刘备引兵诱敌。夏侯淳中诸葛亮的火攻围剿计大败而逃,诸葛亮取得首场胜利。